有人說,誰擁有最先進的工業軟件,誰就占據了第四次智能工業革命的高地。工業互聯網是實現智能制造的重要手段,工業軟件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組成部分。同創偉業數字經濟與金融科技行研組對工業軟件的相關研究,由行研組長、同創偉業投資副總裁張欣撰寫。
本文主要介紹了工業軟件企業的共同特點和國際工業軟件企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完善了工業軟件領域的核心投資邏輯,結合工業軟件和工業互聯網的具體投資案例,分享了工業軟件細分軌道的具體觀點。
工業軟件是制造業經驗的凝固和升華,是一個國家制造業的強大補充。工業軟件被視為國家工業研究水平的投影。工業軟件產品的興衰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國家投資和創新的驅動力。通過連接機制將科研機構和學術機構轉化為商品,是可觀察到工業軟件商業化的發展路徑。---林雪萍,工業軟件簡史
?
正如這樣,工業軟件作為軟件中的硬技術和缺乏核心的制造靈魂,近年來已成為風險投資機構關注的網絡名人軌道。然而,面對不同于通用軟件和基礎軟件的各種功能模塊,相應的工業細分類別無數,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解釋工業軟件的類型,本文總結了我們對工業軟件的認知,試圖為您提供一個腳手架作為分析框架。
?
以下分享首先圍繞工業軟件的定義和分類、工業軟件的特點、中國工業軟件企業的共同特點、國際工業軟件企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完成初步知識儲備后,分享工業軟件領域的核心投資邏輯,結合工業軟件和工業互聯網項目案例,分享工業軟件細分軌道的具體觀點,最后提供一批有價值的定量指標供參考,包括國內外二級市場工業軟件上市公司,以及十四五期間各級政府工業軟件支持政策。
?
認知
?
I.工業軟件的定義和分類
在這里,我們將對工業軟件進行廣泛的定義,以避免遺漏,即將在工業活動中使用的軟件是工業軟件,或者用戶是工業企業的軟件是工業軟件。然而,我們還需要關注工業軟件的核心方向,這有利于清晰有效的認知系統,梳理和突破關鍵技術/產品。除了工廠使用的金融軟件、銀行、網上銀行等一般企業使用的軟件產品外,還應關注工廠生產經營活動中使用的軟件產品。
?
總的來說,有兩個維度的分類標準,比較完整,不重復:
一是以工業企業用戶視角為出發點,橫向分類。
林雪萍將工業軟件分為工業管理軟件和工業物理軟件。工業管理軟件,如ERP、SCM等由于技術門檻有限不作為國產軟件攻堅重點,而高密度的技術核心集中在工業物理學軟件領域,包含以研發工具軟件如設計CAD、仿真CAE、電子自動化設計軟件EDA或流程模擬軟件等
?

?
?
這里與證券公司研究報告分類的一個顯著區別是,工廠企業用戶開設新工廠,包括工廠整體數字化和云軟件的過程,并增加了大學實驗室使用的各種研發輔助軟件。
?
一是縱向分類,從工廠實際軟件用戶的角度出發,以工藝順序為核心。相關媒體通過工藝流程將工業軟件分為三類:
1)?支持工業企業開展產品研發創新的工具和管理軟件,即產品創新的數字軟件領域。具體包括 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E(工程仿真),CAM(計算機輔助制造,主要指數控編程軟件),CAPP(計算機輔助工藝規劃)、EDA(電子設計自動化)等;
?
2)?各種支持企業經營的管理軟件,即管理軟件領域。具體包括 ERP(企業資源計劃),MES(制造執行系統),CRM(客戶關系管理),SCM(供應鏈管理),SRM(供應商關系管理)APS(先進生產排程)等;
?
3)?工業控制軟件領域支持設備和自動化生產線的控制、數據采集和安全運行。主要包括 APC(先進過程控制),DCS(集散控制系統),PLC(可編程邏輯控制),SCADA(數據采集與監控系統)
?
如果添加設備本身的嵌入式系統控制軟件,可分為研發設計軟件、信息管理軟件、生產控制軟件和嵌入式軟件四類。

?
該方法更集中在工廠本身、大學和實驗室的技術原型、工廠建設和設計以及工廠的整體數字環節中。
最后,除上述兩類外,工業軟件還可以從風險投資者的角度分為三個層次,包括各層次之間的關系。
經過市場訪談和多方驗證,各方認為,目前急需突破和避免卡脖子的環節集中在計算機輔助設計等研發工具(CAD)計算機輔助工程軟件(CAE)電子自動化設計軟件(EDA)流程模擬軟件、儀表軟件等軟件和自動化軟件才是真正的硬骨頭。根據上圖的分類,重點是研發設計軟件和生產控制軟件,特別是現場控制層。如果不局限于頸部卡住和獨立控制的邏輯水平,制造業的商業智能和綜合制造運營管理系統MOM,工業互聯網平臺需要重點研發突破。如果更高,執行層的集成智能控制,如工業控制PC,基于PC的PLC,AIPC等等,管理層的綜合控制中心MOM,PHM,i-ERP,再加上協調多個工廠的整體控制中心。三個層面各自的一體化,以及三個層面聯通與整體控制,是需要以工業4.0以數字工廠為目標的方案服務提供商專注于研發突破。
?
二、工業軟件的特點
工業軟件的特點可以濃縮成三個關鍵詞:國運影武者、命運冠尾蛇、阿基米德支點。
?
國運影武者
?
用這個詞來形容,我想起了林雪萍先生在《工業軟件簡史》中突破工業軟件弱點的嘗試。通產省出臺產業政策,在日本建立自己的工業軟件標準,以機電一體化為宗旨70-80當時,制造業的優勢已經轉變為工業軟件行業。數百家日本工業巨頭聯合成立了專門的工業軟件社區公司,以取得集中突破。結果很清楚,就像其他日本行業一樣,隨著在紐約簽署的廣場協議成為歷史。
工業軟件反映了國家建設創新生態的能力。工業軟件產業將隨著國家制造業的進步而發展,反之亦然。英國工業軟件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為英國制造業的疲軟,盡管英國仍有許多工業軟件創新的火焰。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工業軟件是工業知識的總結和轉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化結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