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深色模式看起來不自然?它的實用性到底怎么樣?深色模式是不是對眼睛更健康?結合文獻,我們一起來探究深色模式的種種!
什么是深色模式?
雖然各種軟件界面的色調和顏色會有所不同,但是對深色模式的處理方式都是在深色背景上顯示明亮文本和界面元素的配色方案。相比之下,在淺色背景上顯示深色文本和界面元素的配色方案,在這里我們稱之為淺色模式。
而事實上,深色模式比淺色模式早了幾十年。在其最初的階段,深色模式并不是一種有意的解決方案,而僅僅是當時計算顯示設備是陰極射線管(CRT),且只能顯示單色的顯示,屏幕看上去就是黑的,黑底白字或者黑底綠字就是計算機行業的早期狀態。直到1980年代彩色顯示器發明后,微軟視窗系統上線之后,黑底顯示才退出主流。蘋果在1984年推出“麥金塔”個人電腦,第一次發布采用圖形用戶界面,由此開啟了計算機屏幕白底顯示的主流之路。
淺色模式與深色模式
如果增加文字并降低文字的大小,這種效果可能會更強:
右邊的圖像你應該會看到更多的光暈,如果你有散光癥狀,深色模式可能會讓你看屏幕更費勁。在深色模式下,虹膜打開以接收更多的光,并且瞳孔的變形在眼睛上產生了更加模糊的焦點,因此,當你在深色屏幕上看到淺色文本時,其邊緣似乎滲入黑色背景,也就是所謂的“光暈效果”。雖然深色模式可能更適合夜晚等弱光環境下使用,但不一定能幫助更好地閱讀,對于散光患者來說,可能還會加劇視疲勞。
為什么深色模式看起來不自然
一是由于我們人腦的組織結構造成的,從多年來的多項科學研究和調查得出的結論是,從物種進化來看,人類99%的時間都是在白天中活動,人腦更傾向于在淺的背景上顯示深色的圖像。所以無論白天還是黑夜,淺色的背景都可以讓你更快地專注于顯示的元素,而深色的背景則使其難以辨別文字和視覺界面元素,從而影響你的閱讀效果并最終使你的眼睛疲勞。 其實從世界各地多個洞穴中發現的史前壁畫也能說明為什么我們傾向于喜歡淺色模式。
二是由于含有大量藍光的光源會使我們眼睛不舒服,當我們談論屏幕對眼睛的潛在破壞性影響時,我們通常是在談論“藍光”,這是由短、高能量波長構成的光譜的一部分。研究發現藍光可能是導致眼睛疲勞的一個因素,但指出長時間不眨眼的干眼也是導致眼睛疲勞的一個更嚴重的原因,當然也有是因為字體太小,以及散光這樣的原因。
結論:該選擇哪種模式
在去年的 WWDC 大會上,蘋果人機交互團隊的設計師曾對 macOS 的深色模式使用場景做了進一步的解釋。
他指出,只有閱讀瀏覽或是內容創作型 App 才需要長期啟用深色模式,比如文字或代碼編輯。它們會借助黑底白字的高對比度特性來讓用戶視線保持集中,其它大部分軟件對于深色模式的需求反而并不強烈。
或者你可以通過使用場景去選擇,在明亮的環境中使用淺色模式,在昏暗的環境中使用深色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