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繼續來解析尼爾森博士所提出的十項交互設計原則;以下內容會將尼爾森十大設計原則與具體的頁面案例進行搭配和解析,如您有不同見解或更優的設計方案建議,歡迎討論。
在進行設計或者創作時盡量使用用戶可以聽得懂的語言、詞組、短語或者圖形,而不是為了炫技,展示自己的技術去使用專業性非常強烈的術語,那樣只會導致用戶的反感,從而失去這部分目標用戶使用目標用戶的語言。這里的語言不僅僅是指用戶平時的語言習慣,是包含產品的色彩風格和圖形偏好等內容在內的設計行為方案。產品的語言應該是能輔助用戶讓其對產品本身有足夠清晰的理解,并且能夠更加高效的去完成任務。如果用戶難以理解產品的語言,,他們會產生挫敗感,會感受到不被尊重,進而產生厭惡感,最終不再使用該產品。
(bilibili的導航欄的二次元語言)
模擬現實世界中物體和活動。在運動軟件,游戲軟件中較為常見,可以讓用戶把自身帶入進去,使其更有沉浸感和真實感。而且在模擬現實世界的產品或者使用映射,能夠夠利用人們現有的知識,來降低學習的成本。

(將自身的數據輸入到運動軟件中,軟件會根據數據進行生成人物形象)
人們根據他們過去在現實世界中的物體的經驗來建立思想模型或系統如何工作的理論。因此,當用戶從物理世界過渡到數字世界時,他們會隨身攜帶這些解釋。用戶期望反映實體對象的UI元素與現實世界中的那些對象相似。

(手機上的指南針應用程序的功能與現實生活中的指南針非常相似。界面中包含熟悉的元素和活動將有助于用戶輕松體驗。)
如果界面中的對象與他們的現實版本不符,則意識上的差異會給用戶帶來真正的問題。
利用對現實世界的熟悉不僅具有視覺相似性。每種文化都建立了廣泛傳播的隱喻,在設計界面時應考慮這些隱喻。為了使用戶的期望和實際系統中的先前經驗相匹配,應該以自然和邏輯的方式呈現信息。
(例如在音量按鍵的設計中,將增加音量按鈕放在降低音量的上面,利用上下的方向做為隱喻的自然映射。這樣的方式遵循用戶的使用方式,并且與用戶的觀點相匹配,可以讓用戶輕松的完成使用,而不必再話費時間去單獨記住其他信息。)
